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评估与区划

作者:岳伟; 陈曦; 姚卫平; 王军; 王晓东*; 邓斌; 邱坤
来源:植物保护, 2022, 48(05): 167-173.
DOI:10.16688/j.zwbh.2021433

摘要

基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安徽省7个代表站历年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加权求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赤霉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并划分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对应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阈值。根据各站点历年小麦赤霉病对应的不同气象等级发生概率,结合赤霉病不同等级危害程度,形成赤霉病气象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开展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80%的日数是影响其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安徽省小麦赤霉病不同等级气象风险区域总体呈现纬向分布,极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沿江西部和江南大部,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区、江淮和沿江大部、皖南东部,中等风险区位于淮北中南部、沿淮大部和江淮东部,低风险区位于淮北北部和沿淮中部。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区域,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强化精准施药技术等方式,预防或减轻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

  • 单位
    安徽省农业; 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