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炎症性肠病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云峰; 花少栋; 王海红; 樊燕宇; 韩涛; 封志纯
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6, 19(07): 506-510.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7.006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陆军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共诊断7例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与文献报道的儿童炎症性肠病进行对比,分析新生儿炎症性肠病的特点。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溃疡性结肠炎6例,克罗恩病1例,均于生后220 d起病,均表现为腹泻、体重不增和贫血,超敏C-反应蛋白间歇性升高。与儿童炎症性肠病相比,腹痛和腹部包块更少见,贫血更常见。7例患儿多次粪便培养、血培养均为阴性。腹部X射线检查有4例肠壁增厚。7例结肠镜检查示回盲部至直肠的多发溃疡,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急性炎。6例使用5-氨基水杨酸治疗(4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例2岁开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因拒绝继续治疗,出院后1个月内死亡,其他6例均用药得到控制。1例出院后6个月失访;2例(生后9个月和1周岁)停药,考虑治愈;3例继续服药,病情控制良好。结论对于腹泻、体重不增、贫血的新生儿,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间歇发病,应及早行肠镜检查。诊断IBD后早期坚持规范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