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的近交系大鼠颈动脉移植血管病变模型并研究病程中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分别以Wistar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作为受体,进行颈动脉移植。术后1、4、8、16周行高频超声检查新生内膜形成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染色,免疫荧光α-SMA、Ki-67双标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成像,评价新生内膜的细胞成分、来源和状态。结果高频超声探测到新生内膜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厚。异系移植16周时狭窄率为41.95%。同系组16周时仅出现少量新生内膜,狭窄率为11.55%。HE染色显示新生内膜主要为梭型的平滑肌细胞,Masson染色显示新生内膜呈蓝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内膜和中膜之间出现α-SMA阳性细胞。定量分析显示移植16周后异系组中膜α-SMA阳性细胞较同系组明显减少(积分吸光度值为144.5比1 789.1,n=4,P=0.000),Ki-67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积分吸光度值为1 516.5比82.3,n=4,P=0.000)。新生内膜为大量α-SMA阳性细胞,较多Ki-67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成像含双阳性细胞。结论大鼠颈动脉移植能很好地研究移植物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中膜平滑肌去分化转变为合成型,向内膜迁移形成新生内膜。

  • 单位
    贵州省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