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即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思政课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中学生思政课参与中存在责任与功利遮蔽并存,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脱节甚至背离的局面。将康德哲学中"自律"这一独具分析性的概念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可用来分析中学生思政课参与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现象。矛盾现象的背后,除却外在因素,归根结底是学生理性自律的缺乏。要强化学生思政课参与的理性自律应该从三个层次着手:完善参与渠道,弘扬主流文化,锻造政治心理。唯有创建高水平的参与模式,才能实现中学生思政课参与度的提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