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缓解干眼豚鼠泪腺炎症的机制

作者:郑晓骏; 丁宁; 徐倩; 高卫萍*
来源:中医药信息, 2021, 38(11): 41-46.
DOI:10.19656/j.cnki.1002-2406.20211108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干眼豚鼠泪腺组织中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初步探讨针刺治疗干眼的抗炎机制。方法:将24只英格兰短毛三花豚鼠(共48只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各6只(12只眼)。其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针刺组及假针刺组全程均采用东莨菪碱皮下注射,连续26 d;待干眼动物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针刺组则分别给予双侧眼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2周;假针刺组以钝针头分别给予眼周穴位浅刺激治疗2周;并于实验第0天(实验前)、第12天(造模后)、第26天(治疗后),分别检测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实验动物双眼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酚红棉线测试(test of phenol red cotton yarn,Prtt)。实验第26天处死各组实验动物后,分别取下双眼泪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实验动物泪腺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实验动物泪腺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动物泪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FL、BUT、Prtt的数据分析表明,通过针刺,可减轻干眼豚鼠角膜染色评分,延长其泪膜破裂时间及增加泪液分泌量。同时,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实验动物泪腺组织中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1),而α7AnChR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上升(P <0.01)。针刺组泪腺组织中IL-4、TNF-α和IL-10的含量低于模型组(P <0.01)。结论:针刺可以减轻干眼豚鼠角膜染色、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及增加泪液分泌量,并可激活泪腺中α7nAChR,下调泪腺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减少促炎因子IL-4、TNF-α和IL-10的释放。针刺对干眼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