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给予吸氧、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强心、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B组患者给予rhBNP治疗,C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和rhBNP联合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后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和心脏指数(C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醛固酮(AL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水平,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测量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1%(31/41)、78.05%(32/41)、95.12%(39/41),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χ2=6.248、5.145,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治疗前3组患者的LVEF、SV、C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SV、CO、C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LVEF、SV、CO、CI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LVEF、SV、C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CF6、CARP、ALD和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F6、CARP、ALD和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CF6、CARP、ALD和ICAM-1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血清CF6、CARP、ALD和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MLHFQ评分、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MLHF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6MWD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患者MLHFQ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6MWD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患者MLHFQ评分、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3%(6/41)、9.76%(4/41)、17.07%(7/41),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6,P>0.05)。结论 rhBNP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单位
    西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