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生态安全视角,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地方土地财政的定量关系,解决耕地生态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地方政府耕地生态保护行为激励模式。[方法]文章利用耕地投入—产出的能值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评价2017年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耕地生态状况,构建计量模型揭示耕地生态安全与地区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并建立耕地生态转移支付模型。[结果]湖北省耕地利用能值结构偏不合理,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等投入量较大,耕地的产出—投入比偏低;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水平偏低,大部分粮棉油基地多属于耕地安全临界区及安全敏感区,且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显著,生态安全值最低地区为江汉区(0.301 1),最高为利川市(0.663 4);通过新增建设用地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得,耕地生态综合评分值每增长1个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对应减少2.809 hm2,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283.203万元。计算得耕地生态支付区达46个,其中江汉区支付额最高(15 859.368万元),受偿区共22个,其中恩施市受偿额最高(7 645.695万元),各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占其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在0.120%~3.861%,具有可操作性。[结论]为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建立地区政府耕地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创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提供新视角。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