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甲泼尼龙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83例。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n=90)和RMPP组(n=9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RMPP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并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2 mg/(kg·d)]、中剂量组[3 mg/(kg·d)]和高剂量组[4 mg/(kg·d)],每组各31例,对比三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PP组发热天数长于GMPP组,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患儿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GMPP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天数≥10 d、特异性体质、有肺外并发症、CRP≥24 mg/L、LDH≥250 IU/L、IL-6≥17 pg/mL是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上述时间均短于中剂量组(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RMPP的发生受到发热天数、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以及CRP、LDH、IL-6水平等因素影响。应用4 mg/(kg·d)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单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