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前所未有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环境治理的微观政治基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中央政府所主导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领导干部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最为关键的微观角色和执行主体。本文从地方干部治理和激励的角度切入,系统地梳理了针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的演进过程,基于经济学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分析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绩效。首先,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地方干部治理影响环保绩效的理论逻辑,强调了央地关系之下地方政府干部对辖区内环保政策和措施的主导作用。其次,本文从干部的晋升、来源、任期、更替和关系等角度综述了相关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在多任务的委托代理关系之下,地方领导干部能动性和策略性地执行中央的环保政策,以完成中央分配的环保任务,最大化本辖区的经济利益和自身的综合效用。这意味着,政府要实现多个维度上的任务目标,实在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仍需不断推进。中央应当进一步借助法治制度和数字技术等手段,增强对地方领导干部激励和治理的约束力、合理性和精准度,加快建成生态文明社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