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感想象是古代汉语诗歌意象营构和意义生成的前提和中介。语感想象作为一种主要由形式感受催生的想象类型,其基本形态和产生途径又可分成语音想象、语法想象、字形想象三种。语音想象诉诸节奏感受,节奏感受不仅由声、韵、调营造的音乐效果催生,而且也依赖叠音词对声音时值的拉长;语法想象肇端于语法惯性和语法形变产生的“极点效应”,前者服务于人类思维惰性,后者服务于人类的逐新本性。它们在汉语诗歌“主题优先”模式影响下,借助汉语语法的非理性特征,形成了接受之初的“整体性感受”;汉语诗歌中的字形想象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了诗意生成,促进感情基调的确立和意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建构“含混”之美的效果,使汉语诗歌愈发呈现出“朦胧的光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