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产科初产妇100例,依据分娩方法分为剖宫产组(n=50)、自然分娩组(n=50),统计分析2组初产妇的临床症状、盆底肌力、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值、盆底功能、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结果剖宫产组初产妇的盆底Ⅰ类纤维肌力Ⅰ级比例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Ⅱ级、Ⅲ级、Ⅳ级比例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盆底Ⅱ类纤维肌力Ⅰ级比例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Ⅲ级比例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初产妇的Ⅰ类纤维、Ⅱ类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值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初产妇的盆底肌力收缩失调、提肛肌损伤、阴道动态压力<80 cmH2O比例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肌肉疲劳度异常比例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初产妇的盆底肌前后静息阶段肌电值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盆底肌5次快速收缩阶段、10 s持续收缩阶段、60 s持续收缩阶段肌电值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5次快速收缩阶段快肌肌力降低、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肉过度活跃比例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10 s持续收缩阶段慢肌肌力降低、60 s持续收缩阶段慢肌耐力降低比例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初产妇剖宫产较自然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影响小。

  • 单位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