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张春龙在整理里耶秦简时,注意到一些简的侧面有不同的刻齿。他观察了刻齿的形状,在注释中对刻齿做了记录,并指出其与简文中的数字的对应关系[1]。自从日本学者籾山明解读了汉简刻齿的意义之后[2],简牍的刻齿即备受关注。但遗憾的是,过去的简牍图版中,没有表现简牍侧面的图影,不能明确辨别刻齿形状。在以往的简牍释文及注释里也找不到有关刻齿形状的记载。为了弄清里耶秦简刻齿的实际情形,日本"中国古算书研究会"(以下简称"古算研究会")的成员大川俊隆、籾山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春

  • 单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