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压缩感知加速因子对头部3D-T1WI成像质量及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定量参数的影响

作者:李贝贝; 张浩南; 方鑫; 胡帅; 苗延巍; 宋清伟; 浦仁旺; 刘义军*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 38(11): 1730-1734.
DOI:10.13929/j.issn.1003-3289.2022.11.03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对头部3D-T1W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BM)定量参数的影响,筛选CS最佳加速因子。方法 对25名成人健康志愿者分别以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相位加速因子为3)和不同加速因子(4、6、8、10)CS技术采集头部3D-T1WI,测量3D-T1WISENSE3、3D-T1WICS4、3D-T1WICS6、3D-T1WICS8及3D-T1WICS10中的双侧尾状核灰质及胼胝体膝、压部和颅脑顶部白质信号强度(SI)及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行VBM,获得全脑体积(TIV)、灰质体积(GMV)、白质体积(WMV)及脑脊液体积(CSFV),比较各3D-T1WI的SNR、CNR、主观评分及VBM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不同3D-T1WI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3D-T1WICS6与3D-T1WISENSE3的SNR、CNR,3D-T1WICS4及3D-T1WICS6与3D-T1WISENSE3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各3D-T1WI的VBM定量参数TIV、GMV、WMV及CSF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以CS技术采集头部3D-T1WI可在保证成像质量且不影响VBM结果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CS6为最佳加速因子。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