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猪场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状况调查与免疫程序的改进

作者:何海健; 蒋春燕; 周彩琴; 马涛; 邢刚
来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03): 86-92.
DOI:10.3969/j.issn.1671-3699.2019.03.0018

摘要

面对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虽然实施强制性免疫接种,但疫病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开展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的研究,对遏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浙江省内190家规模猪场进行了猪蓝耳病免疫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9.5%的猪场都曾接种过弱毒疫苗,95.3%的猪场正在接种蓝耳病疫苗,接种比例较高。其中接种变异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猪场占71.1%,占绝对优势,还有少部分猪场经典株和变异株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占1.6%;全群接种的占72.9%,种猪的接种比例较高达92.2%;母猪普免的占85.5%,跟胎免疫较少。我们对15个接种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猪场进行长达一年多的抗体水平监测,累积进行了77批次抗体、病原检测,其中抗体检测2643份,病原检测103份,根据抗体监测情况及猪场生产成绩收集,结合浙江省规模化猪场的特点,调整与优化猪场蓝耳病的免疫计划,最后总结出了一套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猪蓝耳病免疫程序,即后备母猪:14日龄,1头份/头;140日龄,2头份/头;160日龄,2头份/头;配种后35日龄,2头份/头;经产母猪:产后14天,2头份/头;配种后35日龄,2头份/头;种公猪:每年3次普免,2头份/头;商品猪:14日龄,1头份/头。这一成果对指导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单位
    浙江大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