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经鼻高流量氧疗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的一种替代方法,为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但在非三级医院特护新生儿病房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方法: 本研究为在澳大利亚特护新生儿病房实施的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纳入出生< 24 h且胎龄≥31周的新生儿。将有呼吸窘迫症状且出生体重≥ 1 200 g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即高流量组)和CPAP组。主要结局为分组后72 h内治疗失败情况。高流量组治疗失败后可以接受CPAP。通过计算2组主要结局风险的绝对差值确定非劣效性,界值预设为10个百分点。结果: 在初步进行的意向性分析中共纳入754例新生儿(平均胎龄:36.9周;平均出生体重:2 909 g)。高流量组和CPAP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20.5%(78/381)和10.2%(38/373)(风险差:10.3个百分点,95%CI:5.2~15.4)。再次进行符合方案分析,高流量组和CPAP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14.5% (49/339)和8.0%(27/338)(风险差:6.5个百分点,95%CI:1.7~11.2)。2组在机械通气、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转诊至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CPAP,经鼻高流量氧疗并未显示出明显非劣效性,且在非三级医院特护新生儿病房作为有呼吸窘迫症状婴儿的呼吸支持时,有较高的治疗失败率。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