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太子参在贵州种植的差异和评价

作者:龙正龄; 贾曼曼; 赵云; 黄刚; 韦信祥; 李杰
来源:耕作与栽培, 2021, 41(04): 72-74.
DOI:10.13605/j.cnki.52-1065/s.2021.04.018

摘要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种植的太子参种源,采用盆栽和地播两种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对6个不同种源的太子参从出苗率、叶长、叶宽、苗高、产量等5个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秦岭、柘参2号2个种源的太子参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播,都有较高的出苗率、叶宽、叶长和苗高,产量也较高。陕西秦岭驯化种的隶属函数值最高,盆栽和地播分别为0.92和0.94,对贵州的气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次是柘参2号、柘参1号。而安徽宣城、江苏句容、江苏溧阳3个种源的太子参在苗期长势较弱,产量低。

  • 单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