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影响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 46 例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3 例,予针刺双侧胃脘下俞治疗。对照组 23 例,予针刺双侧三阴交治疗。治疗 3 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排卵率,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针刺前后的排卵率、LH/FSH有统计学差异 (P<0.05),睾酮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LH,LH/FSH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卵率、睾酮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刺后睾酮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排卵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LH/FSH、体重指数(BMI)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胃脘下俞及三阴交均能改善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紊乱状态,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防止胰岛素抵抗方面,胃脘下俞优于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