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1b基因型5’非编码区(5’-NCR)变异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120例HCV基因1b型感染者5’-NCR变异,采用ELISA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量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LP)、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和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LMA),比较不同自身抗体在HCV1b型5’-NCR变异中的出现情况及其与SVR应答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HCV 1b基因型感染者存在5种感染状态:有MboⅠ切点野生株72例(60.0%),无MboⅠ切点变异株15例(12.5%),有MboⅠ和无MboⅠ切点混合感染株21例(17.5%),有BamHⅠ切点变异株6例(5.0%),有MboⅠ双切点变异株6例(5.0%);共检出165项自身抗体阳性,有42例出现1项或1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35.0%;野生株与变异株比较,各项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8,P=0.147),72例野生株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48周较治疗初比较共有8项次、16项次、22项次自身抗体出现,而48例变异株分别有7项次、9项次、13项次自身抗体出现,变异株与野生株在治疗过程中自身抗体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5、7.46、10.24,P=0.13、0.17、0.21),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野生株有64例取得了SVR,应答率88.9%,与变异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P=0.027)。结论兰州地区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中存在单一的MboⅠ切点的野生株感染占60.0%。HCV 1b型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自身抗体的出现与5’-NCR基因变异无直接关系,存在5’-NCR变异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
-
单位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