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溶磷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作者:杨刚; 余仲东; 赵世伟*; 郭威震; 李喆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04): 124-132.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00514.001

摘要

[目的]从产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不同糜子品种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溶磷能力的内生真菌菌株并在糜子中接种,旨在评价其溶磷促生效果。[方法]采用溶磷圈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糜子溶磷能力,同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糜子苗期生长、光合及磷素吸收累积的作用。[结果]从糜子种子内分离的内生菌株中有5株具有溶磷能力。其中,2株为来自甘肃省的LM1(Talaromyces sp.黄丝曲霉属),LM2(Talaromyces sp.),3株为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GM1(Talaromyces sp.),GM2(Penicillium sp.青霉属),GM3(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GM1,GM3号菌株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较大,分别达到了1.59,1.47;相同成分液体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264.75和323.48μg/ml,溶磷率分别达到5.26%和6.43%,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其pH值分别为2.88和3.63,显著(p<0.05)低于其他菌株。5个溶磷真菌的溶磷率与pH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盆栽试验中,当磷用量减少75%和50%并接种溶磷菌GM3时,糜子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一个参数)分别为20.63和21.46,净光合速率分别达为23.2和25.87μmol/(m2·s)。植株全磷含量分别为10.08和12.39 mg/盆,均显著高于对照(CK)(p<0.05),表明接种GM3对糜子促生作用表现明显。[结论] GM3为本试验得到的目标菌株,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溶磷促生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