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VCs)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预后与起源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RFCA治疗的P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心室组(n=58),左心室组(n=24)。记录两组RFCA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等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记录24h PVCs总数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左心室组比较,右心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右心室组LVESD、LVEDD均明显减小,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24h PVCs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右心室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右心室组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且明显优于左心室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PVCs的预后与起源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右心室起源相对左心室起源的PVCs手术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长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