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降水相态的转变会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明确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相态转变规律,该研究基于西北地区1961—2017年国家气象站观测的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以及站点高程数据,利用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模型对降雪和降雨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结果精度进行验证;基于此分析了区域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雨雪分离阈值变化及降水相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7年西北地区不同相态的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雨量的增加速率为9.80 mm/10 a,降雪量的增加速率为1.07 mm/10 a,雪雨比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07%/10 a。但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西增东减”。西北地区极端降雪量的显著增加导致了降雪量的显著增加,而总降雪日数趋势变化不显著,主因是小雪日数的显著减少和极端降雪日数的显著增加共同所致,小雪日数的下降速率为0.25 d/10 a,极端降雪日数的增加速率为0.12 d/10 a。雨雪分离的阈值温度在年内波动较大,年际总体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下降速率分别为6×10-4、7×10-4℃/10 a,且在2008年发生突变。在流域尺度上,各相态降水变化速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雪雨比则相反;降雪量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雪雨比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该研究对深入认识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