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岩尖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经鼻至岩尖区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新鲜成人灌注尸头标本和10例干性成人颅骨标本,分别进行内镜解剖研究和骨性颅底解剖结构测量。(1)在5例(10侧)新鲜成人灌注尸头标本上行内镜下经鼻至岩尖区的解剖暴露观察;(2)在10例(20侧)干性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颅底岩尖区周围解剖标志的辨认,并从颅底外面观分别测量两侧卵圆孔內缘、棘孔內缘、破裂孔內缘、破裂孔外缘、咽鼓管口、颈动脉管前界及后界的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进行左右侧对比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比;测量前鼻棘至破裂孔前界、颈动脉管前界的距离。结果(1)通过对岩尖区进行内镜下及显微镜下解剖操作,辨认出岩尖区及其邻近重要结构、了解颈内动脉在岩尖区的走行,为临床内镜下经鼻至岩尖区的手术提供参考依据;(2)左右两侧卵圆孔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2.85±0.39mm、22.86±0.26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23.01±0.24mm、22.70±0.33mm;左右两侧棘孔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30.79±0.32mm、30.69±0.71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30.98±0.47mm、30.50±0.37mm;左右两侧破裂孔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为11.88±0.20、11.80±0.36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11.97±0.17mm、11.70±0.26mm;左右两侧破裂孔外缘至正中线的距离为19.59±1.03mm、19.52±1.15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20.12±1.03mm、18.99±0.87mm;左右两侧咽鼓管口至正中线的距离为32.14±0.72mm、32.04±0.90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32.54±0.61mm、31.64±0.76mm;左右两侧颈动脉管前界的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为26.82±0.76mm、26.78±0.72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27.22±0.56mm、26.38±0.64mm;左右两侧颈动脉管后界的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为30.50±0.41mm、30.33±0.52mm,男性头颅与女性头颅的测量距离分别为30.74±0.10mm、30.10±0.35mm。左右两侧前鼻棘至破裂孔前界的距离分别为55.90±0.76 mm、55.92±0.76mm、左右两侧前鼻棘至颈动脉管前界的距离分别为75.78±0.43mm、75.81±0.43mm。结论内镜下经鼻至岩尖区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该径路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传统侧方经颞骨入路潜在的丧失听力和面瘫的风险,并为岩尖区病变提供了一条天然、直接的引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