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VP1-E98K突变对人清道夫受体B2敲入(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2 knock-in, hSCARB2-KI)小鼠致病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pSVA-EV-A71-Isehara感染性克隆重组质粒获取拯救的EV-A71 Isehara株,分别在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 RD)细胞和转染hSCARB2的RD细胞(RD-hSCARB2)中传代并收获病毒,感染小鼠后建立hSCARB2-KI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中还采用了感染小鼠的临床评分指标、RT-qPCR、HE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ELISA、病毒滴定等方法研究病毒的致病性。结果 用RD细胞中连续传代获得的EV-A71 Isehara株攻击hSCARB2-KI小鼠,未观察到预期的体质量减少、行动迟缓、肢体瘫痪等临床表现;经测序确定该病毒株衣壳蛋白发生了VP1-E98K突变,故称之为VP1-98K突变株。而野毒型EV-A71 Isehara株(VP1-98E野毒株)感染的hSCARB2-KI小鼠,其大脑、肺脏、骨骼肌组织中病毒载量、组织病理改变、血清中IL-1α、IL-1β、IL-2等水平均高于VP1-98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实验发现,经RD细胞传代收获的第5代病毒均检测到VP1-E98K突变,而RD-hSCARB2细胞传代的同代次病毒中则未检测到相应突变,仍为VP1-98E野毒株。结论 VP1-E98K突变显著减弱了EV-A71对小鼠的致病性。此外,能高表达hSCARB2受体的RD细胞有助于EV-A71 Isehara株的稳定传代增殖,并减少病毒突变机率。

  • 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基础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