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两汉至隋唐,不同时期的"州牧"之称有各自深刻的政治内涵。汉献帝以前,随着州部的长官获取领兵权,作为监察官的刺史逐渐演变为行政官的州牧。汉末皇权丧失,军事权力地方化,遂使州牧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三国时,皇权有所加强,州的长官拥有领兵权,一般视其领兵轻重而任以刺史或州牧。晋初皇权强化,罢州郡兵,便省州牧,以刺史为州的长官。两晋南朝每当皇权旁落之时,州牧之称便复活,它往往成为掌握重兵的权臣之号。十六国时,统一的中央皇权丧失,军事权力分化,州牧的称号变得十分复杂。北朝隋唐时皇权强大,多以亲王为州牧,借此大号以强化对京畿地区的管辖而伸张皇权。汉至唐间州牧的演变,与军权的归属、皇权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是古代国家权力结构变化的反映。
-
单位衢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