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工艺矿物学表征与可选性关系(英文)

作者:许鹏云; 王强; 李闯*; 余琪; 方浩; 苏建芳; 郭学益
来源: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21, 28(10): 3061-3073.

摘要

对印尼低品位红土镍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表征,并在工艺矿物学表征的基础上对褐铁矿、蛇纹石和铬铁矿等矿物组分进行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品位红土镍矿属于典型的风化沉积变质型氧化矿,主要有价成分为Ni、Co和Cr,主要矿物组成为褐铁矿、蛇纹石、铬铁矿等,未见有Ni和Co的独立载体矿物。Ni和Co赋存状态较为分散,通过选矿方法来富集Ni和Co难度较大;Cr则主要赋存于铬铁矿中,可以通过选矿方法来富集Cr;高温可以促进褐铁矿向磁铁矿的转变。针对红土镍矿中的褐铁矿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可以获得含镍品位1.98%,回收率88.42%的含镍磁选精矿;针对红土镍矿中的蛇纹石采用先正后反的浮选工艺可获得含钴品位0.17%,回收率为23.17%的含钴精矿;针对红土镍矿中的铬铁矿采用粗细分级-重磁联合工艺可获得含Cr2O3品位为35.17%、回收率为33.42%的铬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