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失父"与"逃离"是鲁敏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主题,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十分明显。由于"失父"而无法顺利度过成长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俄狄浦斯阶段",从而无法在社会意义上长大成人,于是"逃离"成人社会与象征秩序成为他们内心难以平息的冲动。因"失父"而"逃离"成为鲁敏小说中主人公必然的宿命,鲁敏的成长故事最终讲述的却都是"无法成长"的寓言。"逃离"的冲动背后,作者要揭示的是更深层面的社会及人性问题或曰困境,那就是中国都市的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暗疾"。借助对这一社会心理问题的探讨,从《六人晚餐》到《奔月》,鲁敏用她的作品刻画了一幅中国社会的阶级地形图,其间国企改革时期工人阶级的"隐痛"构成当下中产阶级"暗疾"的前史,由此厘清了个体暗疾的广泛性与社会性,及个体困境与整个时代间的复杂关联。

  • 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