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芥子油贴敷“梁门”对胃溃疡模型大鼠溃疡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胃功能等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对胃溃疡的干预效应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方法: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只,模型组、穴位贴敷组、胍乙啶组、胍乙啶+穴位贴敷组,每组8只,造模后各组随机选取1只进行模型验证。采用乙酸滤纸敷于胃窦部的造模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穴位贴敷组、胍乙啶+穴位贴敷组于造模后1 d用50%芥子油于“梁门”进行局部皮肤刺激,10 min/次,1次/d,连续9 d。胍乙啶组、胍乙啶+穴位贴敷组于造模当天给予胍乙啶溶液(4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 d。于第0、1、3、7、9天记录大鼠体质量,并于第10天检测大鼠胃内压力蠕动波、胃平滑肌肌电,光镜下观察胃溃疡面积,HE染色法观察胃窦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比值、胃内压力蠕动波频率、胃肌电慢波频率明显降低(P<0.001,P<0.05),溃疡面积增大(P<0.05),胃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贴敷组大鼠体质量比值、胃内压力蠕动波频率、胃肌电慢波频率及胃肌电快波积分明显增高(P<0.05,P<0.001),溃疡面积缩小(P<0.05),胃组织病理学总评分、上皮细胞损伤评分、黏膜下层水肿评分、炎性细胞产生评分明显降低(P<0.001,P<0.05);胍乙啶组大鼠胃内压力蠕动波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胍乙啶组大鼠体质量比值、胃内压力蠕动波频率、胃肌电慢波频率及胃肌电快波积分明显降低(P<0.05,P<0.001),溃疡面积增大(P<0.05),胃组织病理学总评分、上皮细胞损伤评分、黏膜下层水肿评分、炎性细胞产生评分明显升高(P<0.001,P<0.05);胍乙啶+穴位贴敷组大鼠体质量比值、胃内压力蠕动波频率、胃肌电慢波频率明显降低(P<0.05,P<0.001,P<0.01),溃疡面积增大(P<0.05),胃组织胃溃疡病理学总评分、黏膜下层水肿评分、炎性细胞产生评分明显升高(P<0.001)。结论:芥子油贴敷“梁门”穴可缓解乙酸造成的胃溃疡损伤,改善溃疡状态下胃节律性收缩活动,该效应可能由交感神经介导实现。

  • 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