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散木在内的木意象被文人画家接受,他们创作了许多树木主题绘画作品。立足于图像和文本的互动进程,空间、时间、生命三个维度成为分析"散木"图像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荒木强调的是散木的空间属性,超世俗的地点环境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倾向与生活态度;古木强调的是散木的时间属性,在技法与题材中可以探知当时流行的复古思潮;枯木强调的是散木的生命属性,以寂见活、以动衬静、以心明性等哲学艺术概念被广泛接受和运用。解读若干绘画作品,把握散木图像及《庄子》散木精神之间贯通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文化审美范式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