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在一次访谈中,李振曾说起他的"阅读史",这是一个批评家的书房秘密。当这种隐私成为切入一个青年批评家的精神内核时,我觉得仍然有必要再次回放他那段自我告白:"相比年轻同行们的敬业,我的阅读是非常杂乱的。早些年秦晖、徐友渔、谢泳等几位先生的书对我影响很大,当一些问题一知半解的时候进了中文系,结果却一头扎进经济学和法哲学,扎到哈耶克、科斯、阿伦特、罗尔斯他们那里去了。"这样的阅读路数,似乎并不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规范配置,而反差所带来的张力正强化了李振文学批评的思想底色:他不是完全循规蹈矩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