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独立影响因素,为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3月8日~5月12日,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使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对1 636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01),与抑郁-焦虑-压力呈负相关(P<0.001);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性别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要转变传统心理问题解决模式,既要针对性满足大学生多样性心理需求,减少其负性情绪;更要拓宽培育其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促进其正性心理成长。基于此,本研究从引导大学生厚植服务情怀,增强利他动机;促进积极应对,调试自身心理;关注特殊群体,实现心理育人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参考。
-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