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新疆玛河流域冲积扇缘盐碱地为研究区,分析了盐碱弃耕地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水溶性Na+,K+,Ca2+,Mg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采用单作、间作及轮作种植模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p<0.05),土壤pH值分别较弃耕地降低了10.7%,9.7%,10.6%,EC相应降低了19.2%,71.0%,84.1%;不同复垦模式>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作、间作、轮作分别较弃耕地增加了15.8%,13.2%和15.6%,且显著高于其他粒径(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显著改善;不同复垦模式中水溶性阳离子含量主要分布于<0.25mm粒径的微团聚体中,在团聚体中表现为Ca2+>Mg2+>Na+>K+,间作和轮作均显著减少水溶性阳离子含量(p<0.05)。建议在盐碱弃耕地复垦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弃耕地植被恢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