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14-2017年营口市新发职业性耳鼻喉损伤现状。方法利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4-2017年营口市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机构上报的职业性耳鼻喉损伤疾病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地区和行业分布情况,研究年龄和工龄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分级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发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06例。包括噪声聋198例(96.12%),其中男性175例,女性23例;爆震聋4例(1.94%),均为男性;铬鼻病4例(1.94%),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9~60岁,平均发病年龄(39.61±7.35)岁。发病工龄0.8~32年,平均发病工龄(7.85±5.38)年,其中发病工龄<10年的患者125例(60.68%)。2014-2017年本市新发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呈波动性增长趋势,2014-2015年度收集到72例(34.95%); 2015-2016年度收集到55例(26.70%),呈下降趋势; 2016-2017年度收集到79例(38.35%),呈快速增长趋势。新发职业性耳鼻喉损伤地区分布以鲅鱼圈区最多,为65例(31.55%),其次为大石桥市43例(20. 88%);其他地区新发职业性耳鼻喉损伤分别为:盖州市37例(17.96%)、站前区35例(16.99%)、老边区26例(12.62%)。鲅鱼圈区新发职业性耳鼻喉损伤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新发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中轻工业从业者比例最高,其次为机械制造业;轻工业从业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从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职业性噪声聋程度逐渐严重,轻度、中度、重度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年龄和发病工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口市新发职业性耳鼻喉损伤呈总体上升趋势,以鲅鱼圈区检出数量最多,轻工业员工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严重程度随员工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