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九八四》中包含大量概念隐喻,而歌谣中的隐喻多次重复,与剧情推进和人物形象刻画紧密关联,但现有的研究鲜有涉及。该研究采用了董乐山和刘绍明的《一九八四》汉译本,对小说中三段歌谣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译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对概念隐喻的处理受到文化效果、文学语境和形式的制约。如果译入语的直接对应表达不能给读者带来相近的阅读体验,则可选择替换隐喻、非隐喻化、省略删减等处理方式。同时,针对诗词歌赋这类形式重要性较高的文本,形式的处理优先级可能高于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