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争议广告引发冒犯和导致购买意愿下降之间不完全一致。大部分情况下,争议广告冒犯消费者会引发购买意愿下降,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广告,虽然冒犯了消费者,但不会引发购买意愿下降。为了对这一反直觉现象在理论上予以揭示,需要进一步探究争议广告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提炼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模型。定性研究发现,争议广告会给消费者带来产品效用损失、心理效用损失、体验效用损失和情感损失,共同构成冒犯度。消费者基于感知价值、产品依恋和转换成本的考量对争议广告产生容忍度,消费者购买意愿是否下降取决于冒犯度和容忍度之间的衡量比较,极端情况下跳过理性衡量程序直接做出购买意愿维持或下降的决定。从长期来看,争议广告必然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