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骨关节炎是以关节退化为特点的一种退行性骨疾病,主要累计负重关节,引发疼痛甚至致残。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股骨近端软骨及软骨下骨形态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能够为探讨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临床预防关节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具备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6、9月龄Dunkin豚鼠32只,每月龄8只,过麻处死,取其双侧股骨近端,分别进行关节面软骨的微米压痕实验,股骨近端Micro-CT扫描以及股骨头番红0/固绿染色。从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形态以及软骨力学性能等方面探讨不同月龄豚鼠髋关节的退变过程。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1、3、6月龄对比可观测到随着豚鼠月龄的增加,软骨下皮质骨厚度,软骨下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均发生显著提高,同时结构模型指数显著降低,6月龄开始,可明显观测到豚鼠股骨头生长板闭合;6月龄与9月龄组对比,未观测到股骨近端显微结构参数发生显著改变。番红0/固绿结果显示,股骨头软骨在1月龄和3月龄时软骨细胞排列整齐,软骨表面光滑,没有明显退变迹象;6月龄组可观测到明显的弥漫性细胞增加;软骨表面退变最早发生在9月龄豚鼠股骨头内侧。软骨压痕实验研究显示,随着月龄增加,刚度呈下降趋势,蠕变性能未观测到显著差异。结论豚鼠自发性质髋关节退变最早发生在6月龄,以软骨细胞改变为特点,但尚未观测到软骨下骨的显著改变。本研究针对不同月龄豚鼠股骨近端的形态和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获得了不同月龄豚鼠股骨近端软骨力学性能,以及软骨和软骨下骨微观结构,为退变型骨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