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价值。方法 60例冠状动脉ISR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合适的药物涂层支架(DES)处理,观察组采取紫杉醇DCB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病变管腔直径、靶病变管腔狭窄率、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费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半年,观察组靶病变管腔直径(2.37±0.34)mm大于对照组的(1.86±0.27)mm,靶病变管腔狭窄率(12.05±1.35)%低于对照组的(17.1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理评分(64.41±3.57)分、心理评分(63.78±3.65)分、社会关系评分(66.32±4.31)分、环境评分(69.51±4.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6.84±4.76)、(56.82±4.76)、(57.48±5.44)、(59.23±5.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均费用、耗材费用、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ISR患者PCI治疗中应用DCB,与DES方案比较,可更好地改善靶病变管腔狭窄情况,同时更好地减少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值得应用。
-
单位东海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