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制备连补牙周缓释凝胶,考察其基本理化性质、释放度及毒理学特性,并评估其治疗实验性牙周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实验优选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制备的处方工艺,获得黄连提取物与骨碎补提取物配伍的最佳质量比。制备载药率分别为2%、4%、6%的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并对其形态、pH、稳定性、体外释放率等指标进行考察,优选最佳载药率。采用最大耐受量法按20 g/kg给予昆明种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理实验。构建SD大鼠下唇黏膜盲袋,注入缓释凝胶,涂抹区域牙龈黏膜进行局部黏膜刺激实验。SD大鼠连续灌胃90 d进行长期毒理实验,观察血常规及组织病理学指标。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利用Micro-CT观察大鼠牙槽骨的三维形态,测算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J-ABC)的距离。结果:黄连提取物与骨碎补提取物配伍最佳质量比为1∶10。2%、4%、6%载药率的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均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pH均在中性范围,稳定性良好,其中6%连补凝胶释放效果最好。给予小鼠6%缓释凝胶,未见急性毒副反应。黏膜接触实验未见明显的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长期毒理实验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6%连补牙周缓释凝胶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血液学均未见差异,各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说明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实验性牙周炎大鼠4周后,Micro-CT影像结果显示,6%连补缓释凝胶组牙槽骨吸收显著改善,CEJ-ABC明显小于空白凝胶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所制备的6%连补牙周缓释凝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缓释性能,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