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及Caprini血栓评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81例脑血管狭窄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并采用Caprini血栓评分评估患者DVT风险,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无DVT组(250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高危和极高危比例高于无DVT组(P<0.05)。且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超过72 h、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分级高危和极高危是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由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其预测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71(0.779~0.938),灵敏度为0.871(27/31),特异度为0.832(208/250)。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超过72 h、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分级高危和极高危是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预测能效较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