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贫困治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战略过渡阶段,治理动能开始内化,治理目标的实现将更加依靠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驱动。内生动力的匮乏起因于外部性约束,并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钳制互动中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阻碍个体脱贫和发展的内在桎梏。西部地区脱贫人口在贫困状态变更之前,外部环境的约束引致了群体性的贫困文化,并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为短视、依赖、进取抑制等非理性特征,进而导致人力资本积累被缓滞,内生发展能力极度低下,形成内生动力匮乏的钳制体系。脱贫攻坚培育和激发内生动力的治理实践在破除外部性约束的基础上,通过“扶志”“扶智”等治理举措,从破除贫困文化、纠正非理性行为决策和提高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针对性施策,使西部地区脱贫人口长期陷于贫困的状态发生改变,内生动力的特征也发生积极变化,取得了显著的贫困治理成效,但仍存在进一步巩固拓展的空间。“十四五”阶段,还需从建立健全帮扶体系和补强公共服务薄弱环节两个层面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内生动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