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热点区向三江平原地区集聚;建设用地稳定增长,2010—2015年增长显著,面积增长热点区存在"中心城市—城市带与沿海沿边地区—哈长城市群核心区"的转移路径;林草地与未利用地规模持续下降,规模下降的区域趋向集中于三江平原地区。②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多种政策性因素可通过土地与生态工程建设、政府投资、空间发展引导与管制、倾斜性政策支持等形式直接控制不同类型土地供给,形成政策引导下社会—生态反馈路径;此外,政策性因素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改变、改变比较收益与产出能力、调控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等影响区域土地利用需求,形成政策影响下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两种路径交互耦合,共同驱动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③当前东北地区因多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应进一步基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强化多种政策间的综合协调,以科学的政策设计引导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