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贵阳市一期二期胎传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作者:戴斯琦; 马璐*; 杨敬源; 周健; 佘敏; 黄斌; 李劲; 祝继; 张欐; 黄燕瑶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2, 49(15): 2708-2712.
DOI:10.20043/j.cnki.MPM.202202284

摘要

目的 了解贵阳市 2016—2020 年一期、二期和胎传梅毒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和贵阳市卫生统计年鉴,描述 2016—2020 年贵阳市三种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使用 Sa TScan 9. 7 进行时空分析。结果 2016—2020年贵阳市共报告一期、二期、胎传梅毒 1 513 例,年均发病率为 6. 55/10 万,二期梅毒发病率在上升,一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在下降,总体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 χ2趋势= 49. 731,P < 0. 001) ,年均下降率为 11. 82% ,发病类型以一期梅毒为主( 54. 79% ) 。男性 794 例( 52. 48% ) ,女性 719 例( 47. 52% ) ,男女性别比为 1. 10∶ 1,> 15 ~ 40 岁占总人数的 61. 86% ,男性、女性的发病高峰均在 >20 ~25 岁; 家务及待业、农民和散居儿童共 777 例( 51. 35% ) 。2016—2020 年,除 2019 年外,其余年份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 P 均 < 0. 05) ,且聚集时间不固定,一、二期梅毒与胎传梅毒的时空聚集区域吻合,都缩小或转移至乌当区。结论 贵阳市梅毒新发趋势下降,但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应在高聚集区加强梅毒防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