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公报》总经理兼副总编辑胡政之的职业理想是"以公正舆论促进国家现代化,以翔实新闻协助民主制度的建立",并在其职业生涯中一以贯之。他具有民主思想。1918年初,当主战派和主和派谁都不能占上风时,胡政之把"中产之人"和"智识阶级之人物"看作是"社会之中坚者",认为欲救中国,当造中坚。一战结束后,他认为国民应当有组织性,才能建设国家,民主的实现要通过增加国民政治常识的教育。胡政之在游历欧洲之后对民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为胡政之提出他的舆论观奠定了基础。但军阀混战时期的现实又使他的民主思想有所波动,认为民性怯懦、国民对于国政冷淡的胡政之,把国事推给了"少数优秀人物"。后来在对北方军阀失望的情况下,胡政之的眼光又转向了群众。尽管如此,"民主"一词的确为"其毕生精神之所注",因此他的办报举措前后有着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