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术前炎性指标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的患者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效能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信息。研究共纳入患者364例,根据穿刺结果分为阳性组(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50例及阴性组(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314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诺莫图构建预测模型,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其效能。结果 阳性、阴性两组间年龄、直肠指检(DR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淋巴单核细胞比(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阳性、阴性两组间有差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0.909,95%CI 0.845~0.977)、DRE(OR=0.087,95%CI 0.025~0.301)、f/tPSA(OR=10 530 810.891,95%CI 2 105.692~52 665 822 743.053)、 PSAD(OR=0.000, 95%CI 0.000~0.038)、 PLR(OR=0.973, 95%CI 0.954~0.991)及LMR(OR=7.473,95%CI 3.376~16.541)为诊断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logistic多因素模型的诺莫图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χ2=8.072,P=0.427)。ROC曲线结果显示,全模型AUC最高(0.971),与其他模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全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均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年龄、DRE阳性、f/tPSA、PSAD、PLR及LMR与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有关,且由此构建的诊断模型有较强的诊断效能。
-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