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托为18世纪法国美学既有的论美路线添补了一条艺术哲学路线,开辟了理想主义-古典主义相结合的法国美学传统,但他所重新阐释的摹仿论及艺术体系根基不稳。19世纪初的法国学院爆发了一场围绕"理想美"的论争,德·昆西和达维分别持摹仿论的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前者得到学院派主力库赞的声援。库赞的弟子儒弗瓦则采取更加折中主义的态度,将"摹仿"与"理想"对观,客观上为达维的写实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推动了"摹仿"的狭义化进程。丹纳从自然科学借来"本质特征",以取代"摹仿"充当艺术体系的基础性原则,然而可能依然未脱理想派的窠臼。此后,维龙的反理想-反摹仿以柏拉图理念论为靶心攻击学院艺术和学院美学,其实与丹纳的实证思想、印象派的极端写实主义同出于科学主义立场。以"理想"为核心的摹仿论经过在法国美学里的漫长旅程,至此方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