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界面地震层拉平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为例

作者:刘永涛; 刘池洋; 周义军; 黄雷; 毕明波; 王秀珍
来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03): 656-490.
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3.020

摘要

为了落实古地貌形态、研究古地貌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双界面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的新方法,主要步骤有:①判断地震层拉平技术的适用性,确定生烃关键期和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地震拉平层位;②先拉平生烃关键期对应的地震反射层位,去除后期构造变形对古地貌形态的影响,计算拉平层至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层位之间的地层厚度;③再拉平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地震反射层位,恢复该时期的古地貌形态,计算该拉平层与不整合面(古地貌)之间的地层厚度;④将以上两次计算的地层厚度值相加,即为生烃关键期时的古地貌形态。应用该方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中部前侏罗纪的古地貌形态,提高了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同时,指明了该区侏罗系成藏规律,即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层位相对宽缓的构造形态控制了石油运移的方向,古地貌的局部隆起是石油成藏的有利部位。该方法将对类似区古地貌研究起指导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