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官”新诠

作者:王齐洲; 伍光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29-138.

摘要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出于稗官"说牵涉到对中国早期小说观念和小说发展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深入讨论。音韵学家们早已指出,上古音同者义相通。如淳释"稗"音"排",是汉魏读音,实兼释义。"稗"即"偶语",亦即"排语"、"俳语"、"诽语"。"稗官"可释为"小官",但并非指某一实际官职,而是指卿士之属官,或指县乡一级官员之属官。先秦两汉"以偶语为稗",提供"偶语"服务的小官自可称为"排官",亦即"稗官"。这样,小说与歌谣、赋诵、笑话、寓言等既有文体上的渊源,小说家与瞽、矇、百工、俳优及诵训、职方氏等也有身份上的关联。因此,"小说家出于稗官"说具有深刻的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