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足,无法满足患者心肌代谢功能,此时心肌开始消耗自身糖原储备,发生无氧代谢,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因此,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该疾病,可为临床实施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对患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立体心电图(SECG)、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均为目前临床诊断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其中SECG可全方位、全角度地呈现出患者心脏影像,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ECG可动态获取患者24 h心电信息,记录时间较长,可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数据,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2]。本研究将探讨SECG与常规E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单位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