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应用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作者:宋雪艾; 张昕; 魏智民; 熊鹏; 何婷婷; 周超; 任岳波; 宋海波; 王伽伯*; 肖小河*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2019, 40(12): 891-895.
DOI:10.13683/j.wph.2019.12.014

摘要

目的 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系统分析老年人群应用抗真菌药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提高老年人治疗真菌感染时的用药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摘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信息,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生趋势、转归情况及抗真菌药品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录1 578例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所有病例年龄段特征发现,各年龄段药物性肝损伤构成比随年龄增长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60~69岁构成比最高(17.24%),60岁及以上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构成比达47.54%。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27.9%的病例导致原患病加重或病程延长,7.6%的病例出现未好转、有后遗症或死亡等不良结局。对抗真菌药品种进行分析发现,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为最常见药物(83.1%)。从药物剂型来看,注射剂型(73.2%)高于口服剂型(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真菌药致肝损伤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且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老年人群临床应用抗真菌药应高度重视监测和防控药物性肝损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