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油茶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作者:王楠; 张余华; 吴玲利*; 李建安*; 唐润钰; 王雅珺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4(01): 97-107.
DOI:10.13836/j.jjau.2022011

摘要

【目的】研究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油茶叶片抗寒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油茶花期的抗寒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4年生盆栽植株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10 mmol/L氯化钙(Ca Cl2)、0.1 mg/L油菜素内酯(BR)、10 mg/L脱落酸(ABA)3种溶液各1 L,每2 d喷1次,连续3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随后置于6℃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比较低温胁迫7 d后油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喷施清水(CK)相比,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后,低温胁迫7 d时的油茶叶片的SOD、POD、PPO、GR 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蔗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水杨酸含量增加而MDA含量降低。通过对不同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10 mg/L ABA,10 mmol/L Ca Cl2,0.1 mg/L BR,CK;同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测了油茶叶片组织结构,与对照和0.1 mg/L BR处理相比,发现喷施10 mg/L ABA、10 mmol/L Ca Cl2后油茶叶肉结构明显由两层栅栏层细胞变为3层,且排列更为紧密,其叶片抗寒性明显增强;并结合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8项油茶叶片组织结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3项典型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发现10 mg/L ABA处理得分最高,10 mmol/L Ca Cl2次之,由此表明两者处理后油茶叶片的抗寒效果更为明显,与前面生理指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结合生理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分析,发现3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均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油茶叶片的伤害,其中10 mg/L ABA处理后油茶叶片的抗寒效果最好,其次是10 mmol/L Ca Cl2、0.1 mg/L BR处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