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亭》中的集唐诗为例,从认知识解的辖域与背景、视角、凸显、详略度分析对比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为典籍翻译以及为以受众为视角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译者尽可能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但在措辞、句式表达、视角、翻译详略度等方面差异明显;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汪译本的详细度较低、多用归化策略、注重“传神达意”,而白之译本则多用异化策略,强调“形似”,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读者更多选择白之译本。